先說明一下,本來答應大家要續右腦視頻之後,要錄播我重視孩子教養的方向,因為今天淩晨驚醒後,發現明天就是台北權謀課程,所以今早錄播了這個視頻。
大家可以點擊這個鏈接觀看視頻:
https://youtu.be/am-lr5_RTmY
【為什麼要像權謀家或經濟學家一樣思考?】
【像權謀家一樣思考,天地將會是你修煉的木人巷】
明天就是台北權謀課程,連續兩天,星期六和星期天都是台北的權謀課程。
這個視頻是有談到,用權謀家的角度看世界。
我從這句話引申到當年很流行的一句話: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。
為什麼要像權謀家/經濟學家腦袋一樣思考呢?
我們又如何受用呢?
其實很多很快下判斷的人,比如説,我告訴你在一家公司裡面有裙帶關係,所以你想升職需要什麼條件云云……
這時很快下判斷的人就會說,裙帶關係當然不好的……云云,現在不是這麼快討論裙帶關係好與壞,我們有權謀家的角度,就會去思考,假如我生存在這種裙帶關係的環境底下,我該如何生存?
假如要像經濟學家的思考,裙帶關係對一家公司的企業主是什麼成本,對有才能的員工機會成本是如何?
如果你更傾向於行為經濟學的角度,你也許會想人在怎樣的選擇下會走向裙帶關係云云……
上述是一個虛擬的例子,但是,我們的傳統教育體系下的洗禮,如,考試有時間局限,限時回答大多數的標準答案,而不是像八股文時代,我出題你自由從四書五經角度做解答(當然我不是指貪污的官考制度下考狀元,我是指本來的王朝的考試)
所以更多的時候,我們的價值判斷,對錯判斷,只不過是很接近人云亦云的,都是未經深入思考的。
你可以隨時做一個實驗:
你跟女性朋友説,如果男人不小心出國公幹,被顧客灌酒,結果忍不住跟某某女同事出軌了之後,回家要不要告訴老婆……
這是很快下倫理判斷的人,如酒醉三分醒,你愛你老婆的話……
夫妻之間坦誠相對……
在小學的時候,老師們都會告訴我們這樣做是對的,那樣做是錯的,鮮有對「對」或「錯」進行再多元性的去思考。
如夫妻之間的坦誠,用亞理斯多德結合了前賢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思維,就會問清楚坦誠的定義是什麼?把握好夫妻之間的互動概念是什麼?進行演繹推敲……
這是一種思維上的訓練。
這個視頻告訴你們,在我們權謀課程的第一天的第一個環節,很多時候學員都會被炸開腦袋,權謀課程出來之後,看得事物已經跟大多數人不一樣了,用經濟學家的角度而言是擁有了不對等的思維情報,當然越多角度者越有優勢。
頭腦是需要訓練薰陶感染的!
在台北權謀課程開課前夕,先遙遙祝福台北的權謀學員們,在課程之後,能像權謀家一樣思考。